11月5日中午,我院在生化主楼#703教室成功举办土木工程专业2025级新生结构模型大赛。本次活动是25级新生认识实习的重要组成部分,旨在将课堂理论与工程实践深度结合,进一步激发新生的专业兴趣与学习热情,助力其快速融入专业学习氛围。
活动特别邀请了土木工程专业的多位资深教师担任评委。评委团将从模型制作工艺精湛度、结构受力合理性、模型载重比(极限荷载 / 模型自重)三个核心维度,对各参赛作品进行全面且严格的打分,确保评选结果的专业性与公正性。
本次大赛规则严谨透明,为参赛队伍提供了公平竞技的平台。每个参赛模型均享有两次加载机会:首次为一级加载,需成功承载10kg重量,未达标则直接判定为不合格;第二次为二级加载,荷载由参赛队员自行申报,上限不得超过55kg。若模型存在尺寸不符规定、无法正常安装,或加载后15秒内发生结构破坏丧失承载力等情况,均视为加载失败。成功通过两级加载的模型,将依据载重比排名,比值越高则成绩越优异。

比赛现场处处洋溢着专注与热血,尽显新生们的专业素养与拼搏姿态。赛前,各参赛小组围聚模型旁,或用工具细细打磨构件棱角,或反复检查节点连接的牢固度,连细微的缝隙都不放过,严谨态度尽显无遗;加载环节更是扣人心弦,一级加载时,大家屏息凝神注视着10kg荷载稳稳落下,模型微微承压却屹立不倒的瞬间,现场响起阵阵轻呼;二级加载阶段,随着荷载数值不断攀升,气氛愈发紧张激烈,队员们紧盯模型受力变化,时而低声交流调整策略,时而屏息等待加载结果,每一次荷载的增加都牵动着全场目光。各组作品轮番接受考验,从精准申报荷载到模型稳定承压,大家在分毫之间角逐最优载重比,既展现了对工程细节的极致追求,也让赛场充满了热血沸腾的竞技氛围。



赛后,评委老师们对本次大赛的整体质量给予高度评价。土木工程专业教研室主任李飞燕教授表示,新生们在作品中展现出的创新思维、动手能力与团队协作精神令人惊喜,不少同学通过借助AI平台初步形成结构方案并进行受力分析,得到合理的受力体系,制作工艺也尽显细致用心。同时,评委们也针对部分模型的受力优化、节点加固等方面提出了建设性意见,鼓励大家在后续学习中继续保持实践热情,将理论知识学深悟透、灵活运用。
作为新生认识实习的关键环节,本次结构模型大赛不仅为同学们搭建了学以致用的实践平台,更让大家直观感受到土木工程“安全至上、精益求精”的专业理念,也充分体现了我院对实践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的高度重视。通过亲手设计、制作与测试模型,新生们加深了对专业的认知与认同,有效激发了探索欲望与学习动力,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和职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