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月26日,是我校首个教研活动周的第二天,当天上午的关键词是“科研”。迎评促建工作办公室副主任谢清琳做了2014-2015学年科研工作总结,并对科研管理制度进行解读。大会还表彰了2013-2015学年度科研工作先进个人,并颁发2014-2015学年科研奖励。
科研工作实现2个突破1个提升
谢清琳从项目立项、科研经费、科研成果、平台建设、科研氛围营造等几个科研重要指标向全校教师介绍了2014-2015学年科研工作基本情况。“该学年我校科研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,简要概括为两个突破、一个提升。”谢清琳指出,“一是科研项目立项层级和数量有较大突破;二是科研创新平台建设取得新突破;三是科研氛围极大提升,科研工作形成良好的发展势头。”
与2013-2014学年相比,2014-2015学年,我校核心期刊论文数增幅12.3%,全年科研项目经费增加一倍,项目申报类别新增10类,项目立项数增幅高达103.4%,其中国家、省部级项目立项数增幅166.7%,并连续三年获得国家级科研基金立项。
在加强科研创新平台建设方面,2015年,我校也取得了新突破。我校成为福建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“水环境健康与安全协同创新中心”的协同单位,并首次获批2个福建省高校科研创新平台。
同时,我校通过出台科研相关文件,完善管理规章制度,举办各类学术讲座、论坛、专题报告会,组织各教学单位围绕科研主题开展讨论,鼓励二级教学单位开展学术活动等举措大大提升学校科研氛围。除了“两个突破一个提升”,2014-2015学年,我校还顺利推进了专利管理工作。这一学年,我校和省科技厅、省社科联、省教育厅、漳州市社科联、漳州市科技局、厦门市社科联、龙海市科技局等单位密切联系,为教师开展校企横向合作、服务地方打下坚实基础,进一步提升我校服务地方的能力。
在总结成绩的同时,谢清琳也分析了目前科研工作存在的一些问题,并提出新学年工作思路。
最后,谢清琳针对《厦门大学嘉庚学院教师科研工作量计算办法》《厦门大学嘉庚学院专利管理办法》《校级科研孵化项目实施管理办法(试行)》等3个制度进行了解读。
12位教师及63项成果获表彰
在科研表彰及经验交流环节,副院长戴一峰宣读了2013-2015学年度科研工作先进个人表彰决定,党委常务副书记、副院长鲁同安宣读了2014-2015学年科研奖励决定。副院长雷锐生为12位科研工作先进个人颁奖。
除科研工作先进个人外,大会还颁发学术论文奖52项、科研项目立项奖3项、学术著作奖2项、科研成果奖3项、专利成果奖3项。
在评价获奖教师时,戴一峰说,“这些老师身上都有一些共同点。他们态度端正、行动积极。他们能够找准方向,把自己的知识结构、兴趣爱好与国家发展需要相契合。虽然科研工作很辛苦,但是他们能够坚持下去,并循序渐进。”他还借此鼓励我校教师,作为高校教师,要将科研工作看作自己工作的一部分,努力培养自己的科研精神,去发现问题、探索问题、解决问题。
在经验分享环节,国际经贸系连智华老师、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孙鲁闽老师分别从如何申报科研项目、如何进行教学与科研的时间分配这两个命题与教师们进行了交流。
连智华2014年9月才入职,却在2015年申请到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科研项目。他分享了自己选择科研课题方向及撰写项目申报书的经验。他强调:“实用性、创新性、可行性是选择科研课题研究方向的基本原则。”
在谈到如何分配教学与科研的时间时,孙鲁闽说,“首先在于规划。”他会在每个学期开始前,安排好学期中各个时间段的教学与科研工作,如果有冲突,再进行必要的沟通和协调。提到论文撰写时,他强调,论文一定要空出足够的时间连续完成,在必要的时候可以采取一定形式的“闭关修炼”。
说起科研,连智华和孙鲁闽不约而同提到“艰辛”这个词。孙鲁闽说:“科研过程必然辛苦,但贵在坚持,没有坚持肯定没有胜利。”连智华则说,(科研)就像夜空中闪烁的星星,微亮但照着我们前进的路。
(转载自: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学院新闻)